汽车最贴心功能是这几项
1.伴你回家Follow Me Home
在地广人稀(如北美市场)的地区来说,停车位就在自家前方庭院,此时,头灯护送照明系统显得相当实用。
这项系统会在夜间停车熄火后,维持头灯照明一阵子,为车主在深夜中点起一盏明灯,不仅提高夜间安全,还可以预防歹徒躲在暗处突袭,多少具备了防盗效果。照明时间则因不同车款设定有所差异,大多约30秒,头灯照明装置便会自动熄灭。
2.抗紫外线玻璃UV-Reflective Glasses
行驶过程中,人体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红外线与可见光不断照射,其中,紫外线是影响皮肤与眼睛健康的主因,为了减少紫外线对于身体的伤害,消费者除了贴上隔热纸,还可以选择原厂搭载抗UV功能的挡风玻璃。
好比戴上太阳眼镜,抗UV前档玻璃能能减少紫外线穿透玻璃的比例,并且不会减弱光线穿透率,所以不会降低驾驶视线,进而维持行车安全。除了抗UV,红外线仍会引起座舱过热,因此仍会许多消费者在选择抗UV玻璃之外,再追加隔热纸,以达到抗UV与隔绝热的双重功效,但还是要注意前档隔热切勿太暗,以免在夜间撞上行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3.电动感应尾門Power Back Door
车辆后方的尾厢是乘载物品或行李的空间,使用时却总是发生窘状,例如:当你去大卖场采购,双手抱满物品的时候,却要腾出一只手开启后门,这个时候,你必需先将物品摆好、取出口袋内的钥匙解锁、开启尾厢门、提起物品、放入物品,这项繁琐不便的过程,如今在贴心的电动尾门问世后烟消云散。
使用者只要按下一颗按钮,即可自动开启或关闭尾门,甚至只要将一只脚伸进后保杆下方,透过感应器,即可自动开启后车门,连按钮都不需要操作。电动尾门的出发点与自排变速箱十分近似,就是透过科技,大幅减少用车繁复性与体力负担,科技始于人性,道理就在此。
4.变色天窗Magic Sky Control
天窗是许多车主喜欢的配备,透过天窗,不仅能提升车室明亮度,也可提增座舱的空间延伸感。正因为接受度颇高,车厂不断在天窗设计上求变化,除了加大面积的全景式天窗,还推出了变色天窗,Mercedes-Benz的Magic Sky Control就是最好的例子。
变色天窗的原理如下:在玻璃内部加入电磁控制分子,只要运用玻璃受电量的变化,即可影响分子排列,因此改变阳光的穿透程度。Magic Sky Control提供透明与深色两种模式,在透明模式中,阳光热能约200W,深色模式则可以降至40~50W,仅有大约1/20热能透入座舱,天窗隔热效果与隐蔽性均有所提升。整的来说,变色天窗不但具有天窗的通透性,透过切换功能,还可以减少车室内部的紫外线与热量,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5.Air Scarf颈部暖氣系統
对于喜好敞篷车的人来说,无不期待每天能够开篷迎着温暖阳光与徐徐微风尽情奔驰,但天气总不会尽如人意,四季变化交替更是无法违抗的自然定律。因此车厂只能从尽可能增加开篷行驶时机方向着手,例如由M-Benz在2004年随着第二代双座敞篷小跑车SLK率先推出的Air Scarf颈部暖气系统,仅须在头枕下方增设暖气出风口,便能像隐形的围巾一样温暖乘员的颈部,并且自然地让车室内维持舒适宜人的温度,在入冬或初春等天气微凉之际也能享受开篷行驶的乐趣。
除了BMW新一代4-Series Convertible等敞篷车款开始导入相近的颈部暖气系统,M-Benz更在号称四季皆宜的新E-Class Cabriolet上,导入Aircap扰流装置,透过前挡风玻璃顶端与座椅后方的防风网,让周围的冷空气近可能地不侵入车室,进一步提高Air Scarf的暖房效果。
6.Split View双视角中控荧幕
尽管随着数位科技的兴盛,无论是音乐、影片,甚至是数位电视等车内娱乐十分丰富,不过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包含台湾在内的许多国家行进间皆已明文规定,中控荧幕在行进间仅能作为导航等非影音娱乐使用,虽说可另行加装后座娱乐系统,但对于前座乘客来说,多数时候仍只能与驾驶一同看着枯燥无趣的导航画面。
为解决此一难题,M-Benz便与Bosch合作开发搭载于前代S-Class的Split View双视角中控荧幕,利用Sharp于2005年发表的影像重叠技术同时输出两种画面,藉由驾驶人与乘客朝向中控荧幕时的不同视角分别看到各自想要的画面,如驾驶端显示导航信息、副手侧则播放影片,同时也不会对画质产生明显影响,可说是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过由于此系统成本不低(前代S400 Hybrid选配需59,000元),多半配备于Land Rover Range Rover等高阶车款之上,或是仅作为选配之用,普及率至今依然不高。
(32人了该内容)
神
最新
威海理想租车www.coste.cn威海考斯特专家
http://www.coste.cn_47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