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19:30,在一段热情的音乐中,全新迈锐宝终于由幕后缓缓地驶到了台前。
这一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期待,当然,一切都是因为接下来即将揭晓的价格。“2.4L旗舰版19.99万”,话音刚落,全场沸腾了,没错,真可以算得上沸腾。接着,“1.6T豪华版18.99万”,大家掌声依旧。“2.4L豪华版18.99万”,这时掌声低了些,但依旧能感觉到人们的期待。“2.0L豪华版17.99万和1.6T舒适版17.49万”,这两个价格报出后,大家坐回了位子上,全场的躁动消失了。“2.0L舒适版16.49万”,这时,我似乎已经隐隐地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
是的,如果你对老款迈锐宝的价格足够了解,理解起上面观众的反应应该不难。但如果你问“这是什么情况?!”我想下面这张表应该能解答你的疑惑。
厂商公布价格的顺序竟与新老款车型价格差的大小排序一致!看来这并非巧合。而且你肯定也发现了,新款较老款价格更低,而更重要的是新老车型的价格差幅居然如此之大:新老顶配之间差幅3.7万,乞丐版之间却仅有0.5万。
这就不得不让人起疑:雪佛兰为何调低售价,而又为何顶配间的价差如此之大?
? 成本之战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雪佛兰调价的原因。
今年股市动荡,大盘接连跌停,很多股民深陷其中,不能脱身。而这种不利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比如,日常开销降低,旅游等娱乐休闲活动减少,当然,像买车这种资金占用巨大的消费也被能搁置多久就搁置多久了…
汽车市场从整体上展现出的疲态已经让很多厂家不得不走出降价促销这一步。另外,前段时间上汽通用宣布旗下多款车型降价就已经给出了人们信号:迈锐宝这种老车型居然没有参与其中,未来在年底上市的新款势必会跟上脚步。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新款迈锐宝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而被迫调价,能说通。
如果上面算是表层原因,那下面要讲的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9月份的国内乘用车销量榜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SUV榜单中,自主车型异军突起,前十名共占得6席,合资品牌的表现却很是可怜;而再看轿车榜,风景完全不同,直到第十四名才出现自主品牌的身影。所以,很明显:合资品牌的优势仍然在轿车产品。基于这一点,我们看出了合资品牌们的意图,那就是通过降价来进一步维持住现有的领先优势,而且就像上面说的,很多厂商已经开始有动作了。
但仅因为巩固市场份额就大幅度官降,我觉得厂商还不至于冲动到这种程度,背后肯定还有原因。
1997年,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时至今日已有19年的历史,就在这19年里,通用产品的本土化越来越充分,规模经济也不可同日而语,而更重要的是,其中夹杂的成本“水分”之大绝对能让你惊讶。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多下功夫以图实现产品价格的下探,无疑是可行的。
这对于上汽通用来说应该不难。合资企业大多有这个降低成本的实力,因为早期的合资企业成本较高,尤其是零部件供应体系,在大集团中存在大量裙带关系。所以,如果合资企业严格控制利益相关方,将成本压低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其实,这方面大众就给过我们例子。当年,时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的范安德公布了一个名为“奥林匹克计划”的战略,该战略旨在:到2008年前,将两家合资企业的产品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40%。至于最后40%的目标是否达到,我不清楚,但据知情人士透露,30%的产品成本降幅的确是有的。
供应链体系的优化,产品配套设施的完善,在老款迈锐宝上市4年后的今天应该都有了体现,而我认为,也正是在这种制造成本进一步压缩的大前提下,新迈锐宝的降价才有了可供支撑的资本。
? 产品与策略的双重推动
再来看看为什么改款后顶配间的价格差如此之大。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比照过新老款车型的配置表了,就像你看到的,整个新款迈锐宝车系的配置水平较老款是有所下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低配的差异并不统一:低配间,价差小;高配间,价差大。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两款入门版。新老款的配置区别主要体现在:驻车类型由过去的电子手刹变为了现在的普通拉线手刹;前后轮圈规格降低;取消了方向盘前后调节功能;座椅不再能按比例放倒;CD系统被阉割,但新款的空调类型升级为了自动也加入了车内空气调节系统。
再来看两款顶配的区别:新款取消了胎压监测;副驾座椅电动调节;后排座椅比例放倒;车内氛围灯;车内后视镜自动防炫目功能;并线辅助,而增加的仅有MyLink车载互联系统和氙气的远光灯源。
从上面的对比就能看出,入门版的减配主要集中在成本不高的基础配置上,而旗舰版方面,厂家则是对比较吃成本的科技及舒适配置动了真刀。所以,基于不同的可降价空间,你也就看到了新老车型低配间价格差小,而高配间价格差大这一有意思的现象了。
另外,如果从纵向的维度,也就是新老款顶配与次顶配配置差异的角度来做分析,同样能找到新款顶配车型降价明显的原因。
我为此特意总结出了新款顶配比次顶配增加的配置,具体如下:前排头部气帘、前排座椅加热、感应雨刷、温度分区控制。对了,它们之间差价1万。再来看老款之间的差异。奇怪的是,总结后你会发现,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老款的顶配比次顶配还多出了:胎压监测、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副驾电动调节、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并线辅助,而算完差价更是让人震惊,因为两者足足差了3.2万。
我想通过上面的文字应该能说明问题了:新款不止从刚讲到的“质”上做了控制,在“量”上,新款顶配的配置较老款也有着明显的“缩水”,所以,“质”、“量”双下降,顶配价格下调幅度大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除上述产品层面的原因之外,我认为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雪佛兰对新款迈锐宝产品定位的改变。
低配走量,高配塑造品牌形象,这样的产品策略在各大品牌中并屡见不鲜,当然提升品牌形象的路径有很多,但高价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一个办法。这方面,福特就是个例子。福特探险者大家都熟悉,它与自家的锐界共享底盘技术,这也决定了它草根的出身,但福特很显然不想让它平庸,于是,为了高端化将车身尺寸做了拉伸以符合一款中大型SUV的定位。但吃了伟哥后的“锐界”还不足以吸引高端买家,于是,福特给它定了一个几乎高到没有朋友的入门价——44.98万,注意!这款入门版的动力仅是2.3T,而更重要的是:它可是辆福特车。所以,后面的故事大家都了解了,探险者的销量至今平淡的像白开水一样。
大家都在想,福特难道傻么?确实,从销量上看探险者是个Loser,但从营销角度来看,个人认为又是成功的,因为福特毕竟打造了这么一款定价高端的车,也就是在这样的光环下,福特品牌的整体定位确实给人的感觉要高大上了不少。同样的,作为雪佛兰旗舰的迈锐宝车型也被寄予了类似的重任,雪佛兰既希望它的低配车型能把量跑起来,又希望高配车型能把品牌塑造得更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老款车型的低配版价格实惠到家,而旗舰版价格傲(zuo)娇(si)到天的场面。
不过时隔4年,情况俨然发生了改变,雪佛兰出乎意料地对迈锐宝车系也玩起了“双车策略”,年底上市的新一代迈锐宝接手现款旗舰车型塑造品牌高端化的重任,而卸下担子的新款迈锐宝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与K5、名图等入门级中型车的竞争热潮中。
在这样的新布局下,雪佛兰重新梳理价格,让新款顶配大幅降价以避免和未来新一代迈锐宝产生价格内耗并与之形成更紧凑的价格体系,已成必然。
当晚,新车价格出来之后我就立马给远在北京的朋友发了上面的这张图片,微信上说:“你觉得新款迈锐宝的顶配现在值得入手了吗?”然后,在经过5分钟的漫长等待后,我手机屏幕上蹦出了这么一条回复:“它怎么变得这么丑了!”(尴尬)
-威海理想租车-考斯特专家www.coste.cn